将士们一见便高呼:“诸军无主,愿奉将军为天子!”
赵匡胤未及开口,就有人把象征着皇权的黄袍裹在他身上,高呼万岁。参加兵变的将士们不等他分辩,就簇拥他上马。赵匡胤手揽缰绳对众将士说:“我有号令,你们能听从吗?”众将士纷纷表示愿听号令。赵匡胤接着说:“太后和皇上,我一直对他们称臣,你们不能冒犯;诸位大臣,都是与我在一起的同僚,你们不能侵凌;朝中普通的家庭,你们不能强行掠夺。听从我命令的重赏,违反命令的一律处置。”
众将士听到这些话,都下马跪拜。于是,赵匡胤就整肃军队进入大梁。
赵匡胤进城后,命令将士们各归营帐。片刻之后,手下将领簇拥着宰相范质等群臣前来。赵匡胤一见之下就痛哭流涕,对他们说道为“我违抗了上天的旨意,当作叛军首领,都是诸位将士们下命令逼迫我的缘故,我不得不这样做啊!”
但还没等范质等开口说话,一个名叫罗彦环的将领随即手按利剑对范质等人厉声怒喝为“我们诸位将士没有首领,今天我们奉赵匡胤为天子。”
范质等人面面相觑,无计可施,只好承认赵匡胤为皇帝。于是赵匡胤择日登基,史称宋太祖。
从散布北汉与契丹进犯的谣言,到观天象、唆使将士拥立赵匡胤为帝,而后里应外合、兵不血刃进入都城大梁,赵普等人将整个兵变过程安排得丝丝入扣、细致入微,甚至连加身黄袍和禅代诏书都已事先准备好。赵匡胤对将士们的约法三章,也是赵普等人谋划兵变的既定策略,既有利于稳定局势,巩固统治,也有利于日后北宋的统一事业。可见,谋大事贵在一气呵成,这就是所说的“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士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
郑板桥趋义避利真君子
郑板桥在潍县当县官时,遇到一个大灾之年,为了救济穷苦的老百姓,他不顾个人的身家性命,打开官仓,救济了当地灾民。
事后他被皇帝怪罪,革了官职,放还老家。
郑板桥其实早就厌倦了官场生涯,有归隐之意,当下就雇了一条民船,载着自己的家当,沿着运河向家乡驶去了。
有一天,郑板桥见江面上冷冷清清,来往的行船不是停靠在码头,就是搁浅在岸边。后来通过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有一条官船要在此经过,于是通知所有的民船都要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