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铺:杭州城内的肉铺很多,众多的肉铺皆装饰肉案。每天各铺悬挂猪肉,案前操刀者有的达六七个人,主顾从便索唤剀切。这些街坊肉铺,各自都有自己的作坊,屠宰卖货。
以上所举商店、铺席、市肆几例,都是零售商,当然在这些零售商的背后是那些搞长途贩运的批发商,批发和零售商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店铺分门别类组成“行”,各行都有行头,批发的时候,商品的价格先由行头确定,然后将货物分发市内各店铺。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批发之所,货物的发送搬运也各有脚夫、船户承揽,组织是非常严密的,各有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整个批发过程是在井井有条的秩序中进行的。
市肆店铺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经营的规模愈来愈大,各种管理的手段、经营的方式也不断健全起来。特别是到了封建社会的晚期,城市中的市肆店铺已经和现在的商店、饭馆等的经营情况差不多了。比如在各城市里都设有饭庄,一般的饭庄都有宽阔的庭院、幽静的房间,陈设着木制家具,悬挂着名人字画。其使用的碗盘勺筷以及其他饭食用具,都是成桌成套的,既贵重又精致,极其考究。此外,饭庄里还设有戏台,可以在大摆筵席的同时,唱大戏、演曲艺。一般的茶馆也很有些场面,门面多的十几间,少的也有三四间,前设柜台,中为罩棚,后为过厅,再后为后堂,两旁侧房另设有雅座。
有一幅《姑苏繁华图》,描绘的是清乾隆年间苏州市面的繁华情景。画面上有多家挂着市招的店铺,经营的商品除本地土产之外,还有四川、广东、云南、贵州、福建、江西、浙江、山东、江苏等省的著名特产,其中有山东的茧绸、汉府八丝、金华火腿、松江标布、南京板鸭等等。店铺中以丝绸业为最大,其中有一家七间门面两层楼的丝绸大店,楼上挂着“本铺拣选汉府八丝、妆莽大缎、宫绸茧绸、哗吱羽毛等货发客”的大型横幅广告,长达六间门脸。
此时的商店不仅在装饰上更为华丽、设备更为齐全、讲究,在规模上也比以往大得多,还出现了总号之下设有若干分店的情况。山西省祁县一个姓乔的商人,他开设的店铺在一些大的城市中都有分号。他最早开设的店铺是在包头市,商号名称为“复盛公”,后来陆续开办的分号,也都冠以“复”字,人们把他开设的所有大小店铺统称之为“复字号”。他在店铺的经营上很注重严格的管理,并且对他的家人以及他自己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常常以“不泥于古”、“自强不息”等作为自勉。
各店铺商肆都有较为规范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以等级分明、各司其职的原则安排、使用或雇用人员。在店铺中一般地都有掌柜、伙计、学徒等人员。掌柜是一柜之长,是受东家委托管理业务的,相当于现在的经理,较大的店铺另设有副手。掌柜实行家长式管理,有权役使店铺中其他人员,是平时业务活动的主管人;伙计是经过学徒培训后提升的,地位比学徒高一些,所从事的工作也较为轻闲;学徒则是店铺中的主要劳动力了,学徒期限一般是三年,这期间管吃、管住,但不发工钱。
由上可见,这一类的店铺不论从哪方面看,都和现在的商店差不多了,一些先进的经营手段,如服务周到、广告宣传、购物加娱乐、创造舒适的环境等;管理上层层节制、分工明确,有各种店规铺则,同时也有定期的检查与考核,像掌柜必须定期向财东汇报业务,听取财东的意见,但财东平时不干涉店铺的事物,全权交给掌柜办理。学徒期满后要经过严格的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辞退。
这些经营店铺的商人,是属于商人中的中等阶层,占着商人中的大多数。而大批商品,也正是通过这部分商人将其由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商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商业的繁荣,是和这部分商人的经营活动分不开的;人们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需求也是通过这部分商人的经营活动得到满足的。
这部分商人就资本来说,远不如那些搞贩运的豪商巨贾们,活动的方式也不像贩运商们长年累月的在外飘泊流动,而是有固定的地点。就其业务来说,除个别店铺规模比较大,可能雇佣上百人或甚至几百人作为雇员,一般所雇佣的人员在十几人左右。所获得的商业利润虽然不是很高,但比较有把握而平稳。也就是说,这部分商人的活动没有太大的风险,每天的营业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就其生活而言则保持着一种小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