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是给有关官员打招呼。一时雍正的亲信,要求他们要与年羮尧划清界限,揭发年的劣迹,以争取保全自身;一是年羮尧不喜欢的人,使他们知道皇帝要整治年了,让他们站稳立场;一时与年关系一般的人,让他们提高警惕,疏远和摆脱年羮尧,不要投错了阵营。这就是为公开处治年羮尧做好了准备。
第三步把矛头直指向年羮尧,将其调离西安老巢。到了雍正三年正月,雍正对年羮尧的不满开始公开化。年指使陕西巡抚胡期恒参奏陕西驿道金南瑛一事,雍正说这是年任用私人、乱结朋党的做法,不予准奏。
年羮尧曾经参劾四川巡抚蔡珽,以使其私人王景灏得以出任四川巡抚。这时雍正已经暗下决心要打击年羮尧,蔡珽被押到北京后,雍正不同意刑部把他监禁起来,反而特地召见他。蔡珽陈述了自己在任时因对抗年羮尧而遭诬陷的情况,又上奏了年羮尧“贪暴”的种种情形。雍正于是传谕说:“蔡珽是年羮尧参奏的,若把他绳之以法,人们一定会认为是朕听了年羮尧的话才杀他的。这样就让年羮尧操持了朝廷威福之柄”。因此,雍正不仅没有给蔡珽治罪,而且升任他做了左都御史,成为对付年羮尧的得力工具。
雍正三年三月,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所谓“祥瑞”,群臣称贺,年羮尧也上贺表称颂雍正夙兴夜寐,励精图治。
但是,表中字迹潦草,又一时疏忽把“夕惕朝乾”误写为“朝惕夕乾”。雍正抓住这个把柄借题发挥,说年羮尧本来不是一个办事精心的人,这次是故意不把“朝乾夕惕”四个字“归之于朕耳”。并认为这是他“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所以对他在青海立的战功,“亦在朕许与不许之间”。接着雍正更换了四川和陕西的官员,先将年羮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署理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使其不能在任所作乱。四月,解除年羮尧川陕总督职,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
最后一步是勒令年羮尧自裁。年羮尧调职后,内外官员更加看清形势,纷纷揭发其罪状。雍正以俯从群臣所请为名,尽削年羮尧官职,并于当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羮尧押送北京会审。十二月,朝廷议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审判结果,给年羮尧开列92款大罪,请求立正典刑。其罪状分别是:大逆罪5条,欺罔罪9条,僭越罪16条,狂悖罪13条,专擅罪6条,忌刻罪6条,残忍罪4条,贪婪罪18条,侵蚀罪15条。
雍正皇帝说,这92款中应服极刑及立斩的就有30多条,但念及年羮尧功勋卓著、名噪一时,“年大将军”的威名举国皆知,如果对其加以刑诛,恐怕天下人心不服,自己也难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杀戮功臣的罪名,于是表示开恩,赐其狱中自裁。年羮尧父兄族中任官者俱革职,嫡亲子孙发遣边地充军,家产抄没入官。叱咤一时的抚远大将军以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告终。
雍正皇帝仅仅用了十四个月的时间,就让年羮尧就从权力的巅峰跌入死囚牢中,不仅他本人做梦也想不到,就是许多王公大臣也觉得奇怪:年羮尧的九十二大罪状可谓件件有据可查,难道这是新发现的吗?显然这是秋后算账的结果。那么,他获罪失宠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他送命的症结又在哪里?
雍正公布的这些罪状,任选一条就可以把年羮尧扳倒,何况他有九十二大罪状?然而,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即使这些罪名全部成立,以年羮尧对皇帝的忠诚,特别是他曾立下抚平西北的不世之功,雍正也不至于这么快就把他罢黜,更不会下狠心将其处死。因此,年羮尧落到这个下场,完全在于另外的原因。
一是欲擒故纵说。康熙本想立十四子胤祯为帝,四子胤禛伙同年羮尧、鄂尔泰、隆科多等人,趁康熙临终之时矫诏篡立,年羮尧以手中重兵钳制了胤祯,熟知宫变内幕。因此,雍正刚登帝位,对年羮尧大加恩赏,使其稳定阵脚,继而西北动乱,又需年大将军带兵平叛。待他平定了叛乱,雍正也坐稳了江山,便腾出手来卸磨杀驴,网罗罪名除掉这个重要知情人。
但是,当时胤祯并未受到年羮尧的钳制。因为胤禛继位这一高度机密,隆科多手握京师兵权,康熙驾崩之后连续六天封锁京城九门,消息无法外泄;而雍正继位的时候,年羮尧尚在四川平乱,并未参加篡立之事,不可能知晓内情,故欲擒故纵、杀人灭口之说难以成立。
二是情报失灵说。雍正登基以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粉碎结党行为,曾派侍卫细心搜访显要大员的情况。据说,雍正的手段非常厉害。但是令雍正感到意外的是,他派去监视年羮尧的特务,竟然给年羮尧牵马,充作下人。雍正感到特别痛心,想不到自己最信任、最重用的人,竟然是最有负于他的人。此说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只能算年羮尧倒台的原因之一。而且较之以上列举的其他罪行,这也不是主要原因。
三是说年羮尧的杀身之祸是因为他有做皇帝的念头,可是观天象说不可,雍正知道了当然不能让他活命。乾隆时期的一名学者在《永宪录》中提道:年羮尧与静一道人、占象人邹鲁都曾商谈过图谋不轨的事。有的学者也持此说,认为“羮尧妄想做皇帝,最难令人君忍受,所以难逃一死”。而《清代轶闻》一书则记载了年羮尧失宠被夺兵权后,“当时其幕客有劝其叛者,年黯然久之,夜观天象,慨然长叹曰:‘不谐矣。’始改就臣节”。说明年确有称帝之心,只因“事不谐”,方作罢“就臣节”。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充分依据的。
四是“兔死狗烹”说。有一种观点认为,年羮尧参与了雍正夺位的活动,雍正帝即位后反遭猜忌以至被杀。不只是稗官野史,一些学者也持这种看法。据说,康熙帝原已指定皇十四子胤祯继位,雍正帝矫诏夺位,年羮尧也曾参与其中。他受雍正帝指使,拥兵威慑在四川的皇十四子,使其无法兴兵争位。雍正帝登基之初,对年羮尧大加恩赏,实际上是欲擒故纵,待时机成熟,即罗织罪名,卸磨杀驴,处死年羮尧这个知情之人。有人不同意此说,主要理由是雍正帝继位时,年羮尧远在西北,并未参与矫诏夺位,亦未必知晓其中内情。但客观上讲,当时年羮尧在其任内确有阻断胤祯起兵东进的作用。
关于雍正篡改遗诏夺取皇位的情况,许多著述都进行了阐释,各家说法,见仁见智,莫衷一是。雍正即位一事,确实疑点很多。而他即位后,又先后处置了原来最为得力的助手隆科多和年羮尧,让人更不禁要怀疑这是做贼心虚、杀人灭口。当然,这只能算是合理推定,尚无铁的资料作为支撑。所以,这种怀疑套句俗语说就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