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下吏不交由主管官吏处置陈胜称王前后总共六个月刚刚称
(18)弗下吏:不交由主管官吏处置。
陈胜称王前后总共六个月,刚刚称王时建都陈郡。一位旧日一起受雇耕地的同伴听说了,来到陈郡,拍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门令要把他绑起来,这个人费了许多口舌说明自己是陈涉的老朋友,守门令才饶了他,但不给他向里通报。等到陈王出来,这个人就过去拦着车子大声呼叫陈涉。陈王听见了,停车叫他过来相见,叫他上车一同回到宫里。一进宫,看到宫里的殿堂陈设,这个人就惊讶地大嚷道:“夥颐!陈涉你这个王当得可真阔啊!”楚国方言称“多”为“夥”,后来人们之所以把那些草头王们称之为“夥涉为王”,就是从陈涉开始的。这个人在宫里宫外越来越放纵,有时还讲些陈王往日不体面的事。于是有人劝陈王说:“您的那位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会降低您的威信。”陈王于是下令把他杀掉了。陈王的其他老熟人们也都悄悄地离去,从此没有再来亲近陈王的。陈王用朱房做中正官,用胡武为司过官,专管探听臣僚们的过失。将领们出去开疆辟地回来,谁要是不听从朱房、胡武的命令,朱房、胡武就把谁关起来治罪,他们以对别人的吹毛求疵来向陈王表示忠心。凡是他们不喜欢的人,他们根本不通过司法官吏,而是自己随意治他们的罪,而陈王就是信用这种人。各位将领们也与陈王越来越疏远,这就是陈王所以失败的原因。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高祖时为陈涉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
血食:指享受祭祀,因为祭祀时要杀牛、羊、豕作为供品,故云。
陈王虽然已经死了,但是由他分封、派遣出去的侯王将相最终灭掉了秦朝,而陈涉是首先发难者。汉高祖即位后,专门派了三十户人家在砀地为陈涉守墓,一直到今天祭祀不断。
留侯世家
《留侯世家》主要记述了张良在辅佐刘邦推翻秦王朝、打败项羽建立汉朝过程中的功勋,以及此后在定都关中、封赏功臣、废立太子、平定英布等汉初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活动和作用。刘邦曾将张良与萧何、韩信并称为“三杰”,盛赞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超人智慧,而张良也确实以“智囊”、“军师”的形象深深留在了读者印象中,后世小说中的诸葛亮、徐茂公、刘伯温等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到张良的影子。正如陈桐生所说:“《史记·留侯世家》奠定了熔兵家、道教智慧为一炉的军师人物模式,后代文学作品中有关军师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都自觉地遵循这一模式。”
但是,在《留侯世家》中,司马迁同时展现了张良这种智慧的可怕与可悲的一面。张良的智慧来自黄老哲学,明人杨时曰:“老子之学最忍,他闲时似个虚无单弱的人,到紧要处发出来使人支吾不住,如张子房是也。”这种智慧使他建立了不世功勋,也帮他在汉初凶险莫测的政治斗争中得以保全。汤谐曰:“高帝性多猜忌,鸟尽弓藏之理,留侯久已了然,故其生平辅汉,不惟并无勇功,亦且不居智名;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属意措辞常超然于功罪之表。”司马迁对于张良的欲取反予、出尔反尔、故弄玄虚、圆滑处世的种种手段,对他在许多功臣被杀问题上所起的作用,以及他那种远事避祸、明哲保身的立场态度是有隐微批评与嘲讽的。可是身处复杂尖锐的矛盾斗争漩涡,稍不留心即可招致杀身之祸,张良的种种做作也实属迫不得已,这是张良的悲剧。
《留侯世家》通篇带有一种神秘的恍惚迷离的色彩。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圯上赠书”一节。它应当是张良或他的门客弟子们编出来的故事,但生动地表现了张良的一场脱胎换骨的发展变化过程,从此他不再是那个“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的莽汉,而变成满腹玄机的“帝王师”了。至于张良献计请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刘盈以保其太子之位,应当说这是张良凭着他的大智慧化解了一场可能引起大乱的政治危机。“商山四皓”是张良准确把握刘邦心理之后给他提供的一个搪塞戚夫人的借口。明代张时彻说:“帝岂不知太子必不可易,吕后必不可废?特不忍于戚姬之爱,故亦假四人以沮戚姬。”这一节中对刘邦种种复杂微妙心理的刻画堪称传神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