睨(nì)斜视 以人治人以人固有之道来治理人朱熹注
(4)睨(nì):斜视。(5)以人治人:以人固有之道来治理人。朱熹注:“若以人治人,则所以为人之道各在当人之身,初无彼此之别。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其人能改,即止不治。”(6)违道:离道。违,离。(7)庸德:平常的道德。(8)庸言:平常的言语。(9)胡:何,怎么。慥慥(zào):忠厚诚实的样子。孔子说:“道是不能离开人的。如果有人实行道却离开人,那就不可能实行道了。《诗经·豳
(4)睨(nì):斜视。
(5)以人治人:以人固有之道来治理人。朱熹注:“若以人治人,则所以为人之道各在当人之身,初无彼此之别。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其人能改,即止不治。”
(6)违道:离道。违,离。
(7)庸德:平常的道德。
(8)庸言:平常的言语。
(9)胡:何,怎么。慥慥(zào):忠厚诚实的样子。
孔子说:“道是不能离开人的。如果有人实行道却离开人,那就不可能实行道了。《诗经·豳风·伐柯》说:‘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样就在眼前。’握着斧柄砍削树木来做斧柄,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差异,但如果你斜眼去看,还会以为差异很大。所以君子根据为人的道理来治理人,只要他能改正错误实行道就行。一个人做到忠恕,离道也就不远了。什么叫忠恕呢?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君子的道有四项,我孔丘连其中的一项也没有能够做到:用我所要求儿子侍奉父亲的标准来孝顺父亲,我没有能够做到;用我所要求臣下服事君王的标准来竭尽忠诚,我没有能够做到;用我所要求的弟弟对哥哥做到的敬重恭顺,我没有能够做到;用我所要求朋友应该先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实践平常的道德,谨慎平常的言论,还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再努力;言谈要留有余地,不说过头话。言论要符合自己的行为,行为要符合自己的言论,这样的君子怎么会不忠厚诚实呢!”
第十四章
这里讲的是儒家为己之学。“为己”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是君子依靠自身的力量就能做到的。宋儒说命有两种,一是天赋的道德,人人都有,在于个人努力。一是富贵、贫贱、寿夭,也是天生的,有时靠努力也无法改变。所以君子要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但对后一种天命只能不去计较,心安理得地对待它。
延伸阅读:
-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图]
- 孟母带着孟子四处搬家相当不容易但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孟母毅然[图]
- (ōu)木名即刺榆有一种树形状像牛一拉它就有皮掉下来树[图]
- .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祸也是故先王因[图]
- 以无味和五味国君用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调动百官的能动性俗化习俗[图]
- 茆(mǎo)、蕃(fán)茆即莼菜也叫凫葵一种漂浮植物[图]
- 信通“伸”严寒到了人民就追求温暖;酷暑临头人民就奔向清凉之地[图]
- (qīn)抑下 盛姬周穆王的宠姬 瞬其目眨眼睛[图]
- 自是自以为是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矜自尊自大妄自[图]
- 长辈逝世后要是按《仪礼》那套做下来那就不是在哭丧而是在表演尤[图]